• 转发
  • 反馈

妙语得官

   后魏人孙绍,官职为太府少卿,年纪很大了,也没能提升为正卿。有一次,高帝召见

他,问道:“陈年纪怎么这样老?”

    孙绍答道:

    “臣年纪虽老,而臣‘卿’还‘少’。”

    于是高帝提升他为太府正卿。 

骂宦官

   艾子养了两只羊,那只公的好斗,每当见到生人,便冲过去用角乱撞。弟子们常来的,

都怕见到这只羊。于是他们向艾子请求说:“先生那只公羊太凶猛,不如把它阉了,屈屈它

的性子,它就会驯服些了。”

    艾子笑道:

    “你们难道不知道,如今的世道,阉过的更狠呢! ”

送 匾

一个人自夸能科举高中,说:“我夜晚做梦,有人吹着鼓乐来

给我送匾。”他的朋友说:“我也梦见有人给你送匾,上写四

字:岂有此理。”

悔棋

有两个人在屋里下象棋,双方棋艺都不甚高明,而两人又偏好悔棋,往往争得面红耳赤,连周围的旁观者也禁不住替他们害臊。旁观者出去小便,回来后再也不见了这两个下棋者,遍寻各处,才在厨房门角落里找到他俩,原来他二人正为争夺一车而在那儿厮打呢。

马、王对笑

    隋朝时,有一位姓马的人和一位姓王的人有一次在一起喝酒,酒酣耳热之际,姓马的人便嘲笑“王”字说:“你这个‘王’啊,原来本姓‘二’,只因为你漫天走来,所以用‘动钉住了你的鼻子。”姓王的人立即戏弄“马”字:“你这个‘馬’(马)啊,原来本姓

‘匡’,拗着你的尾巴往东北走,你的背上驮着王郎。”二人各遇幽默高手,一时大笑尽欢。

争雁

    从前有兄弟二人,看到大雁从头顶上飞过,便要拿弓射。将射之时,哥哥说:“射下来煮了吃。”弟弟反对说:“鹅才好煮了吃,大雁应该烤着吃。”二人争论不已,只好去让村里的长者评判。长者让他们把雁分成两半,一半煮,一半烤。判完后,兄弟俩再去找雁,大雁早就飞得无影无踪了。

不识自家字

    张丞相酷好草圣张旭之狂草,但他的字却写不好,为同僚们所讥笑。他本人却泰然自若,不存介蒂。

    一天,张丞相偶然吟得一诗句,便索笔疾书,满纸龙飞凤舞,人莫能识。丞相让他的侄子誊抄。侄子每遇波折奇险之字,便惘然搁笔,拿着字问丞相:“这是个什么字?”张丞相熟视良久,终不能识之,遂训其侄:“你为何不早问,致使我忘记了是何字。”

不敢不乐

   明氏有一个孝廉名叫陈琮,性情洒脱。他曾在一个叫二里冈的地方建了一所别墅。这地方虽靠近外城,但还是在城的北面,别墅前后密密麻麻,排满坟墓。有人到他别墅拜访后说:

    “眼睛中每天看的是这些东西,心情肯定不快乐。”

    而他却笑道:

    “不,每天都看这些东西,就使人不敢不快乐!

皮匠的“本钱”

   有一个皮匠,为人最是哄骗不实。他钉了半辈子的皮鞋,却只用一双皮底,道理很简单:凡是为人家钉皮鞋掌儿,他故意不钉牢,顾客刚走出他家大门,鞋掌儿也就脱落了,皮匠便尾随在顾客身后,将鞋掌儿捡回来,下次再给别人钉。久而久之,这双皮底也就成了他

的“本钱”了。

    一天,他紧紧地跟在顾客身后,左瞧右看,就是没看到鞋掌儿,直把他心疼得流出了眼泪,连连懊悔道:“唉!今天真晦气,把个本钱给断送了。”

秀才买柴

   一个秀才要买柴,见一人挑柴去卖,便呼道:“荷薪者过来! ”卖柴的听懂了“过来”二字,便挑到秀才面前。秀才问:“其价几何?”卖柴的听懂了“价”字,估计是问价钱,便说了出来。秀才说:“外实而内虚,烟多而焰少,请损之。”卖柴的不知他说的什么,便把柴挑走了。